语文教学论文

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,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,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。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,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,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。

诗词论文

  ›› 淘知小学 ››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›› 教师类专题 ›› 语文教学论文 ›› 诗词论文 ›› 文章正文

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

责任编辑:起点 发表时间:2014年03月26日 11:30 浏览次数:1088 内容转自:www.lbx777.com
No.A39937

第二、通过反复吟咏,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和吸收来体会诗的内涵。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巨大潜能,在获得对诗歌感情而生喜悦的同时,也品尝到成功或比较成功地解析与运用语言的快乐。
  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做诗也会吟”,“凡诗,熟读深思子自知”,强调的都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。因此,教学时要加强朗读训练,反复吟咏,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,从而读出韵味,感悟其内涵。
  如杜牧的《山行》(第九册),第一句“远上寒山石径斜”,仄仄平平仄仄平,诗句本身读来余音缭绕,在回环复沓中逐渐地展开,一个个意象如画轴铺展而来。寒山、石径奠定的基调便是“悠然见南山”般的闲适、恬淡。诗句中的“晚”,一方面指出了时间之晚,点出是深秋的傍晚,另一方面暗示了作者观赏兴致之浓,留连忘返。“晚”在诗中是承上启下,因此要重读、带拖腔,而且得一气呵成,从而把最后一句点睛之笔推向高潮,诗人的感情起伏便有节奏地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。秋风习习,枫叶款款飞舞,白云缭绕之中隐约可见几户人家,而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,喜爱之情自然地从诗中流露。学生生命意识的被唤醒,不仅使学生感悟到诗人的丰富情感,加深对诗的理解,而且获得了无限的美感与快乐。

第三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,全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,在更深一层地解读古诗的过程中,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,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创造的快乐,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,发展其个性。
  诗重感情,也重想象,更重创造。由此及彼,展开想象,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,才能欣常到绝胜的佳景,体悟到动人的情思,感受到美妙的旨趣。如柳宗元的《江雪》(第九册),千鸟飞绝、万人踪灭,孤独寒冷不同凡响,常人一般不可能有此体会,便需要借助书画、配上相应的音乐或其它艺术手段,调动学生展开想象来加以理解。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寒冷凄清的环境之中。群山连绵中没有一只飞鸟,无数小道上没有一个人的身影。一“绝”一“灭”使画面寒冷到极致,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气,再加上大雪覆盖,茫茫一片,空间无限之大,而色彩极为单调,凄清到了骨髓里。偌大的背景下,一叶小舟飘浮,一位老渔翁独自于寒冷的江水垂钓。天地之间如此纯洁而宁静,一尘不染,万籁俱寂。在声声凄楚悲凉而又孤独的旋律伴奏下,引学生置于诗句描述的画面中,让他们展开想象去体会,去走近诗人的心灵。独钓,老渔翁独自钓的是什么呢?钓鱼吗?还是在钓一种心情?江面上浮着冰,就仿佛是一江冻结的语言,而冰层覆盖的深处,有江水不停地此起彼伏,有诗人内心情感的澎湃涌动,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,把万千情肠浓缩于这精炼的二十字。在体会余味的无穷之中,学生的思绪便会自由翱翔,个性得到发展,生命意识就会强烈地被唤醒。

一首首古诗,进入学生视线的是文字符号的排列,没有可视的绘画,没有可赏的舞蹈,没有形、色、音具一体的影视动态形象。然而有的学生从中听到了落叶的叹息、看到了溪水欢快流淌,闻到了缕缕的野花芳香,甚至感悟到悲欢离合的种种人生活剧,其原因,就在于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。

返回〖语文教学论文〗 返回〖网站首页〗 ${page.Title}的二维码

手机版

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